今天
当前位置:> > 印象崆峒 > 历史文化 > 民俗

节庆民俗

 

时间:2016-08-09
点击数:
作者: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过腊八:从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起,平凉人就已拉开过年的序幕。是日,乡村和城镇都盛行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大米、小米、黄米、酒谷米和各种豆类煮在一起做成的,也有面食与粥同煮的,有的还放上肉丁、咸菜丁以及油、盐、葱、姜等作料,以应“五味俱全”之义。这一天,主妇多在天亮之前将粥熬好。餐前,先将粥扬撒在室内各处一点,并念念有词,如“门神爷爷吃腊八,粮食繁得没搭茬”,“搭茬”义为丰收。再如“灶神爷爷吃腊八,有米有面有财发”,企盼吉祥。饭后还要给家畜的食槽里抛撒一些。吃过“腊八粥”,男女老少争相到附近的河沟里刨冰背冰,称之“拉兵马”。刨下的冰块越大越好,背到自家堆放在大门前、院中央、窗墙下以及牛棚、马厩、羊窑、猪圈、鸡架和粪堆等处,越多越好,用以显示全家人勤劳能干,并预示家道昌盛,六畜兴旺。

祭灶:祭灶亦称“送灶节”,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因与过大年相近,这天也叫“过小年”。是日,家家户户都提前吃晚饭,并将做好的饭菜吃完。饭后清扫灶台,将此前制做的“灶糖”盛在碟内,摆放在灶前供板上,同时摆上特蒸的发面“灶山”,点烛焚香,献上清茶,谓“请灶爷”。在一炷香燃毕,主人再次焚香祭祀,之后将糖果在烛火上烤化,随手抹在供奉灶神像之处,口中念道:“大口小口,一月三斗,上方爷问您,您老人家一不知二不晓,不要给上方爷嚼舌头。”祷告毕跪焚黄表,取下灶神像与黄表同焚,随后燃放鞭炮,送灶神上天。扫房“送灶节”之后,彻底清扫室内外是每家必做的一件细致又辛劳的事。时间有的取单日一三五七九,有的取双日二四六八十。按老辈人说法,“年”原是一个怪物,喜入脏室为患,故在节前将自家室内外清理安顿得整洁有序,窗明几净,以绝“年”的入侵降灾,如今多取除旧布新之意。

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5/02/11/2015021023585154621.jpg

大年三十儿:腊月三十日平凉人亦称“大年三十儿”。是日早餐例食搅团。大年三十儿吃搅团,按平凉人的说法:“三十儿早上吃搅团,一年够搅缠。”意为吃搅团能带来好运,至少在日常开支上不会捉襟见肘。早饭后,挂“影”(特制的祖先灵位)设堂,焚香化纸,摆上供品“请”先人归位。晌午饭后,村内各家族的男性老少及小女孩齐聚在一处,集体到祖茔祭祖,以示感念祖先的恩德(成年女性不参与此活动)。祭祖后,各回各家,随之按辈分大小为序,给家族内的老人或长辈拜年,长辈多以糖果等示亲示爱。这一天,家家担水备用,缸满桶溢,足够三日之用,并再次清扫室内外垃圾。日落之前,家家贴门神,贴对联,悬灯笼,放鞭炮,着意营造喜气满堂的氛围。晚饭菜肴丰盛,食肉食饮酒,猜拳行令,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团圆景象。入夜,家人多围坐在一起,除包饺子外,还煮骨头(主要是猪、羊骨头),煮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啃吃享用,名曰“咬鬼”。吃过年夜饭饺子或啃完骨头之后,全家人玩耍说笑,如抹花花(玩纸牌),今则打扑克、打麻将等。子夜前不眠,称为“守岁”,家长多散发年钱给儿童,家境较差者也以少量糖果代之。

http://file.azg168.cn/file/zhonghuaminsu/zhufuyu/chuxi/20160109/be158e3d1c8142196c181498a0f9decd.jpg

抢头香:初一清早,人们打盹儿之后,多于日出之前起床,洗漱完毕即焚香拜祖,鞭炮声此伏彼起,谓之“抢头香”,以示对祖先的诚挚追念和对神灵的虔诚祭祀。

http://s11.sinaimg.cn/mw690/001OIVSEgy6GrWOBc9kea&690

金线吊葫芦:初一的早饭也赶一个“早”字,以烟囱先冒烟为好。早饭以吃长面(条)与饺子同煮为喜为贵,形象称之“金线吊葫芦”,实指金线串元宝,期盼全年财富茂盛。

http://i5.xiachufang.com/image/620/f118dde49f4a11e38844b8ca3aeed2d7.jpg

出行:初一这天早饭后,人们争先恐后地给大家畜挂上红布条,赶到泉边或河边饮水,离家时鸣放鞭炮。家里主人和成年男性也多按历书所示的喜神或财神方位走出百步开外,以期全年外出顺利,迎喜发财,出大门时也同样鸣放鞭炮祝福。此俗统称“出行”,也叫“迎喜神”。

http://img0.ph.126.net/ikcoLcML37ZHuYj5MS7mEw==/1318991740867326603.jpg

走亲戚:拜年从正月初三起,人们携带厚薄不等的礼物到亲友家拜年祝福。旧时,俗信“礼轻人(仁)义重”之训,流动着的是亲情友情,故对礼物的厚薄,多不在意。

http://www.cnepaper.com/yfrb/resfile/2014-02-07/06/p1_b.jpg

送“五穷”:平凉人称正月初五这天为“五穷”日。早饭亦例食搅团,说法是用搅团的粘性堵穷窟窿。也有早饭吃荞面馍或黑面馍的,称之“填穷坑”。此日须清扫室内外并在室内放鞭炮,然后将垃圾运送到远处的沟畔或塬边,称之“送穷土”或称“送穷灰”。“送穷土”时,常全村人结队而行,并放鞭炮驱穷神。

http://www.98sky.com/upload/img/2016/02/12/366b548ec3d939f43dc06714d664336d.jpg

人七儿:正月初七,平凉人称之“人七儿”。这天家家早饭一律吃长面(条),叫“拉魂面”。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魂魄容易脱离人体的日子,吃“拉魂面”意味着将人的魂灵拉住。有的人在这一天不出自家大门,遵循“七不出,八不入”之俗。

http://www.yxhenan.com/UploadFiles/2016-01/0/2016011109382422843.jpg

上九:正月初九,平凉人称为“上九”。这一天是社火队正式演练的子,锣鼓声会招引爱热闹的人聚拢围观,节日的欢乐气氛又出现新的高潮。有的社火队在“上九”这天即开始正式表演,串院串村“打过庄”。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02/14/c1/10423998_10423998_1329187357921.jpg

闹元宵:正月十五是整个春节期间高潮迭起中的又一个亮点。一是耍社火。在十五前后的三四天内,各村社的社火摊子不仅在本村本社挨门挨户地表演,还要到外村外乡一展各自的看家本事,或舞龙或舞狮,或高跷旱船,或耍高台或扭秧歌,或摆阵或唱曲。二是看端灯背猴。此俗指新婚后小夫妻须到岳父母家过第一个元宵节。届时,主家捏制好仿十二生肖的面灯,其中以“猴灯”最大而醒目。傍晚时,院中摆放方桌,其上置炕桌,炕桌上再依次放置斗和升,拼成一座底大上小的山形高台。猴灯雄踞顶端,俗称“看山猴”。猴灯体形的头、肩、膝、背、足各部也放置不同形状的面灯。十二生肖灯分别摆在方桌、炕桌及斗、升之上,总称“百盏灯山”。大门打开后,等候在门外的社火队及街坊邻里一拥而入。新婚女儿女婿焚香拜灯后,社火中的春官说诗祝福。说诗毕,人们不约而同地“抢灯”。机灵女婿早已靠近猴灯,抢灯一开始,便奋力将猴灯端起;如稍有迟滞,猴灯即为他人夺走。翌日,新女婿背上猴灯携新妇归家。背猴者,借口彩谐“辈辈封侯”之吉语。三是“点灯盏”,也叫“点面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元宵节期间,入夜后,各家都用酒谷面、糜面或玉米面、荞面捏制成各种动物形状且能盛一定数量的清油的面灯,蒸熟后,倒进清油,以棉花搓成捻子备燃。天黑前,将面灯放置室内或装在灯笼里挂在屋外各处,点亮后举目皆是灯光,衬以九霄皓月,成为一年一度别具特色的时景。给人们以光明普照的慰藉与期待。四是除煮元宵品尝外,多蒸包子以应时,肉包子、菜包子、糖包子,各有不同口味。其中的麻腐包子和地软软包子最能引起人们食欲。

http://p.yjbys.com/image/20160118/1453080883100771.jpeg

游百病:正月十六这天,人们喜到田野或郊外畅游,称为“游百病”,即通过游转,享受明媚阳光和初萌的春意,吸纳大自然的浩然之气,可以提神健身,并期待年内百病消弭。

http://www.027art.com/shaoer/UploadFiles_5898/201503/2015030509120541.jpg

燎疳:正月二十三,在平凉人的心目中是又一个祛邪扶正的日子。这一天晚上,人们在院门口或路旁燃起火堆,男女老少相继跨越,以期祛除疳害,并预卜五谷丰歉。这一天,人们(多由孩子们承担)将春联、纸灯笼等收集在一起,并杂以蒿草、树枝等备作燃料,同时用棉花、纸、秫秸搭配做成人形的“燎疳娃娃”(也叫“燎疳媳妇”)备用。日落天黑后,架柴引火,主持者跪拜致祭。随后男女老少相继跨越熊熊火堆,称之“过火关”。幼儿则由大人抱着一次又一次地跨越或围绕火堆转圈。燎疳之后,还多用谷草扎成长长的把子,点燃后在自家院前各处燎一遍,边燎边吆喝着,随后将未燃尽的火送到村外,以示燎净心安。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503616462\QQ\WinTemp\RichOle\5)057R9`RXU8~N%9E3A5{}U.png

端午节:亦叫端阳节,俗称“五月节”。节日期间,平凉较别致的民俗事象有以下几项。一是除吃粽子外,还普遍蒸晶糕(用糯米加红枣煮就)和炸油饼,作节日必备食品,同时用莜麦(俗称燕麦)酿制“甜醅”(俗称“酒馥子”,也叫“酒曲子”)。二是“高山点法”,也叫“点高山”。旧时,在此前数日以至一个月前,放羊娃就相约拾柴堆积在一个个秃山的山头上,堆积得越多越好,端午节这天清晨,放羊娃即将堆积在一个个山头上的干柴点燃,火势骤起,火光夺目,遥相辉映,村中男女老少或站在高处或走出村外,观看熊熊火光,娃娃们吹呼雀跃,老年人多肃穆凝神。也有村中年轻人与放羊娃一起赶早奔赴各个山头,并敲锣打鼓,点燃柴堆,放声欢呼,并有节奏地齐声唱道:“点点,点高山,高山烧红了天屁眼,玉皇看见脸笑欢,保佑百姓都平安。”在他们的心目中,玉皇大帝会赞赏他们追念前贤介子推,因而欢心赐福于人间。三是“插杨柳”。即折取柳枝条插在门楣、窗框以及牛棚、羊窑、猪圈等处,也有插艾的。三是“摆露水”,年轻姑娘于日出前赶到野外,奔向茂盛的草丛中,融入大自然怀抱,任草棵上晨露打湿衣裙,并用双手掬拢晶莹的露珠洗脸洗臂,欢声笑语也随着和煦的晨风飘荡。四是绑“花花绳”,也叫戴“禁戒绳”。节前,将各色的线松松地捻在一起成绳,配以内装雄黄、冰片等中草药的香包(荷包),系在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意在驱虫避邪。青年男女多自制花花绳应时;如果十指都缠上花花绳,则表明已订婚待嫁,或者已选中意中人。五是“刁荷包”。荷包之俗虽分布面广,但平凉人却别有奇处,形状上有十二生肖、花鸟鱼虫、戏剧人物及鲤鱼戏莲等吉祥物,尤其突显蛇、蜈蚣、青蛙、蝎子、蜘蛛(称为“五毒”)的造型,都可大可小。色彩上讲究搭配协调,也有别出心裁突出某种色彩成为反衬的。制作上既有钩绣、网绣、套绣、锁绣、乱绣、绾绣、结绣、挑绣、十字绣等传统手法,如今也有利用软、硬塑料拼接、粘连等新手法。旧时,平凉城区的青年男女竞相佩戴,并到风景秀丽的柳湖游玩,名曰“浪(游)柳湖”。届时正值柳絮飞舞之际,游园的青年男女以刁(抢)荷包为乐,互相抢戴。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503616462\QQ\WinTemp\RichOle\}AD8AYSUWNMAW[5S]~[%$GP.png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时近酷暑,此日如值天晴,家家户户将冬衣翻出曝晒,读书人家同时将书籍摆在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俗信经日光晒过可避衣物生虫为患。酿醋人家,在这天采曲子备用,说是用这天采的曲子酿醋,口感好且放置时间长、不变质。到野地采择“地椒子”(一种野生植物)晾干作茶,用此物沏泡的水,味爽可口,解渴清心,且能防暑祛热。

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bmiddle/4b4772a04426cd8979eb7

中秋节:也叫八月十五。旧时,有拜月之风。入夜后,秋高气爽,明月升天,院内设香案,献上白酒、月饼、瓜果以及毛豆枝等农家特有的供品,主祭者多为女主人,焚香叩拜后,喝团圆酒,吃团圆饭,兼有庆祝丰收之意。这一天,城乡妇女多一显身手,烙制各种各样的点心,也叫花馍馍,常见的有动物造型,如鸡、鸭、孔雀、凤凰或牛、羊、马、猪、狗、猴以及鱼、蛙、鳖、蝴蝶等;植物造型如荷花、桃、梨、柿、石榴等;也有取日常品,如荷包、烟袋、提篮等为造型的;皆着色点缀,既是节日食品,又是面塑工艺品。

http://banbao.yuwenmi.com/d/file/sucai/chatu/65f91d3aeab98e86974ab4429834baa9.jpg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平凉有摘野菊花酿造黄酒和吃油糕之俗,以“糕”谐“高”,应重阳登高古训。

http://www.5068.com/uploads/allimg/151013/1-151013103016.jpg

十月一:亦称“鬼节”。是日或此前一二日,为亡人上坟烧纸,并特备纸做的“寒衣”在坟前焚化,城镇人或因年久坟茔不存,或因坟墓离家过远,便在街道十字路口或路两旁焚纸遥祭。

http://www.ys137.com/uploads/allimg/151104/3098-151104102424.jpg

闹社火扯秋风:闹社火也叫耍社火,其活动经费除村中各家捐款捐物外,还以“扯秋风”的方式筹补。多在正月初五“闹五穷”时,社火队到各家拜年,叫“禳五穷”,届时,必须到场的有“狮子”、春官(也叫“驿臣或仪程官”)以及旱船等。在表演一番并配以祝贺吉祥的春官诗之后,“狮子”卧在院中等待主人的赏赐,主人也总是高兴地配合,捧出“赏金”。如遇主人怠慢,“狮子”便卧定不动,直到主人按例赏赐后方肯离开,极少有僵持不下者。偶尔遇到与社火队作对、不肯赏赐并出言不逊者,社火队便将“狮子皮”留在该家院子中央。乡邻的非议、责难以及主家将陷入的困境自不待言。筹集到的经费多用于活动的开支,有余时或添置服饰、道具,以备来年之用,或少量地分发给参与活动的人。

http://img769.ph.126.net/upArz3HxFuLTkDZ4vIpL1w==/2454461796918105059.jpg

过喜关:也叫“吃娃娃”。社火队在“打过庄”(即给各家拜年演出)时,有的将自家小孩放入“狮子”口,随后又从“狮子”口中“吐”出,并随手拔取几根“狮子”毛(后挂在卧室),叫“过喜关”,意在趋吉避邪镇宅。

http://www.chinaphoto.cc/uploads/userup/2806/1360246211-9458.jpg

沾喜与捣墨社:火中有两个丑角,一男一女,女称为“害婆娘”,或称“疯婆”、“妖婆”,也叫“捣大妈”,男称为“叫花子”或“瓜娃子”。害婆娘持帚挎篮,叫花子或挎篮,或持镰,并握有锅黑子(锅底灰),皆装扮怪异引人注目,在队伍中异常活跃,不受队形节制,边扭边蹿。丑角的各种逗趣耍笑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欢乐。

http://s10.sinaimg.cn/middle/5b079b87x80a2f375b3a9&690

演皮影:一个皮影班社多为六七个人组成,有台口时则集中演出,平时各务本业。皮影的箱具有一头毛驴即可运载。舞台设施尽包括在一则俗语里:“七长八短(木椽)、五页大板、四条撇绳一挽,十二根钱串(细麻绳)六页芦席一卷,找个镢头,你甭再管。”有了上述材料,就可以搭起演皮影的舞台。如在房内或窑里演出,则只要有挂“亮子”和油灯(或电灯)的地方,另有两三只条凳即可。皮影演出多在农村,除春播前和秋收后多请皮影班上演“还愿戏”外,冬闲季节和春节期间演皮影也是农村最兴盛的娱乐活动之一。农村各庄社多有自己的庙会期。演皮影是庙会上主要活动之一。届时,皮影班子的锣鼓与唢呐齐鸣,村社的长老们净其手脸后多着长袍马褂,头戴小帽,手捧香盘为前导,民众随后。到庙院神像前,焚化香表跪拜祈福,并请神看戏,随后,乡民争烧“头排香”,以此为吉。旧时,村中的放羊娃,在皮影戏中出现“请神童子”之后,都要到山神庙或土地庙前焚香跪拜,名曰“跪香”,意在求山神土地爷保佑畜群免遭虎狼之害。农村给老年人过寿,也多请皮影戏班演出,叫“唱寿戏”。

http://img.sdchina.com/news/20140825/c01_c8f85ffc-7bf3-4a90-afda-1b2db9548d9f_0.jpg

填仓: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旧时称为填仓日。是日,人们都争着早早起床,掏出灶里的草木灰装在簸箕里,在院中撒成几个大圆圈子,示为粮仓,圈内分别放上麦、豆等粮食,并覆瓦块,寄托粮满仓谷满囤的愿望。

http://img2.ph.126.net/H8miTbLK7-Z6vOBYi0ikiw==/2450802622237574462.jpg

二月二:二月二即农历二月初二,俗云“二月二龙抬头”,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民多拿上木棒到田间“平地”,将老鼠打洞时拱起的土堆土包用木棒拍打平整,含驱鼠护粮之意。有石碾石磨的人家或公用的碾子或石磨,都须抬起碾磙一头,或将磨的上扇抬起。农民称碾磨为青龙,以此应龙抬头之说。这天早晨家家炒各种豆子,示虫鸟之类明目开眼,勿危害人和庄稼;早饭吃“搅团”,表示糊龙眼。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http://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5-03/22/03/p79_b.jpg

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时值三月初三前后,因此平凉人多把“三月三”与清明节视为同一个节日。这天是上坟祭祖日。旧时,家族中的男子和小孩一起,带上香烛酒纸和果品到祖茔祭祖,有的杀猪宰羊,以示家族兴旺,感念祖荫。

http://img.bzcm.net/minsheng/attachement/jpg/site2/20110402/b8ac6fa8a08c0f00b24517.jpg

上一条:陇东皮影

下一条:无


网站主办: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    
咨询电话:0933-8510202    救援电话:0933-8510003    投诉电话:0933-8510201    联系邮箱:ktslyw@163.com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0500212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