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 > 景区政务 > 政务活动

2023年全球旅行商大会 | “乡土”牵住“乡愁” “特色”抓住“牵挂”——平凉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乡村旅游篇

 

时间:2023-04-10
点击数:
作者:
来源:

“乡土”牵住“乡愁” “特色”抓住“牵挂”
——平凉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乡村旅游篇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这几年,王存亮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他现在工作的崆峒区海寨沟旅游度假区曾是草木难生的荒凉之地。作为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此前他一直依靠几亩薄田、打几份零工维持生计。

  2011年,平凉鑫新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团队在荒山上开荒拓土、精心耕耘,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了最美的生态画图,使这里成为平凉周边极负盛名的冰雪、滑草旅游度假区。

   “从海寨沟旅游区建设之初,我就来这里务工了,平地、栽树、修路,每月工资4000元。现在大家都过来打工,最多时候有500人。”王存亮高兴地说。

  在平凉,像海寨沟旅游度假区这样靠特色项目引客带热乡村旅游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不在少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挖掘特色资源禀赋……记者在平凉乡村看到,农旅融合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村一品 大美平凉尽朝晖

  春和景明,陌上花开,文韵醇厚,山川如黛。四月的平凉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旅游的优势就在:它是乡土的,而非城市的。扬长避短,突出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是我市文旅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所做的重要功课。

  让乡村田园风光,农耕放牧、春播秋收的农业文明看得见——

    徜徉在泾川县王村镇刘家沟村,盛开的油菜花像给大地铺上一张金色的地毯,点缀出美丽乡村的无限风情;流连于静宁县城川镇35°苹果谷中,轻嗅苹果花的芬芳,倾听果木的私语,在繁花盛景之间,身心也跟着轻快起来;漫步于崇信县龙泉民俗文化村,一孔孔土窑洞安装上了雕刻木门,用青砖箍了窑面,院落绿树如茵、亭台玲珑,勾起人们无尽乡愁……

  春日,这些因地制宜打造的景区,因为乡土人文赋予田园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吸引力和持久力。

  旅游的目的是给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关键是找到不同的特色和文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成为平凉乡村旅游建设的目标和追求。

  保护地方特色乡村建筑,有历史有故事有味道的老民居才是乡村文化的使者,它无声地诉说乡村的魅力。

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华亭市安口镇高镇村也是全国旅游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这个保护完整的古村落曾叫“窑头镇”,曾经的村民以窑为业,以窑为生。古村民居依山排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遗存于世的座座古窑,傲立于古村,像一曲悠扬的古风情韵。

坐落在泾河北岸九顶梅花山麓的完颜村,是目前全国完颜后裔人数最多的地方。该村依托自身的民俗文化和完颜承麟墓、芮王墓、完颜宗祠、完颜古井、皇甫圣母庙及明代韩王墓等文化遗址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完颜民宿文化展区、休闲垂钓、商业综合、自然观光区为一体的民宿文化旅游基地日渐成形。

      平凉的旅游虽然从整体上看都有相似的风光和民俗风情,但各乡村却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或小地域文化,或民居,或田园风光,或民俗礼仪,或产业建设……平凉各地依托资源禀赋,找准自身定位,把脉旅游受众的消费特点和心理诉求,推出山地自行车、骑马、攀岩、滑雪、滑草、露营等户外项目,亲子牧场、萌宠乐园、郊野游乐园等休闲娱乐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以泾川县为例,该县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情”的思路,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先后建成牛角沟遗址展馆古人类文化体验点、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党张支部遗址等红色文化体验点、完颜仿金地宫等民俗文化体验点,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如今,在平凉,“春季踏青赏花、夏季休闲避暑、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滑雪探险”四季乡村旅游项目已经成形,乡村变得更加好玩有趣,让越来越多的“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

  值得一提的是,平凉市结合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正谋划打造泾川温泉康养小镇、安口陇窑陶瓷康养小镇、界石铺红色小镇、韩店石桥度假小镇等8个文旅康养小镇和皇甫谧康养产品研发等项目。

      乡村旅游盘活了乡村旅游资源,乡村变得更美,更有人气,全市乡村旅游A级景区达12家,并实现由贫困村到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华丽转身。泾川县郑家沟村列入甘肃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泾川县凤凰村、庄浪县石桥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庄浪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崆峒区崆峒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

    产业带动 演绎一段新传奇

  还是那块地,如今却不再贫瘠,变身农旅融合的景区;还是那些村民,却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门口当起“上班族”……在“变”与“不变”当中,平凉各村镇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塑美丽村庄新面貌,种下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在家门口能有收入,我们是沾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光。”泾川县王村镇刘家沟村村民雷玲玲开心地说。2017年,一场车祸让雷玲玲失去丈夫,儿子也落下残疾。好强的她不甘“因病返贫”,栽下4亩苹果,却因为地理和自然条件遭遇失败。2019年,刘家沟村按照泾川县“乡村旅游助推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抓建了总占地1235亩的田园综合体。2020年,千亩油菜花海正式开园运营后,每年吸引十多万游客来这里赏花、游玩,这让雷玲玲找到了依托旅游景点提供餐饮服务的致富方向。

      让村民分享旅游开发的长期收益,是平凉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着力点。

  平凉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尊重群众意愿,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多方整合农村土地、林木房产、劳动技能、民间资本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旅游公司统筹开发、运营管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参与旅游发展。

为解决过去乡村旅游形式单一,结构不优,群众参与度不高,没有让更多的群众因旅游而致富的问题,平凉创新激励措施,扩宽旅游产业渠道,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打好乡村旅游“精品牌”。共开建旅游村42个,建成省级旅游示范村29个,正在建设的省列“样板村”3个。培育形成崆峒镇西沟村等旅游景区带动型,锦屏镇梁坡村等城乡融合发展型,锦屏镇平头沟村等特色产业转化型,王村镇完颜村等民俗体验型,星火乡王家庄村等红色景点融合型旅游村。建成具有民俗特色的“农家乐”213户,建成“历史再现”工程乡村记忆展馆33个,带动农村就业1万人。

念好旅游商品“山字经”。培育壮大“文化集市”,推广“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建成何霞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正道文化艺术公司纸织画社、启元文化公司、静宁成纪掐丝画有限公司、庄浪马尾荷包生产基地15个、固定经营门店13家,吸纳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商户2925户,研发民俗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书画、文物古玩以及土特产品等16个大类50多种。既扶持了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又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在推进乡村旅游的进程中,平凉不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组织村民积极参加非遗文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培训,让村民不掏腰包就能学到一技之长。

  平凉全力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开通“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持续“引客入平”,推出“诗意乡约·牧歌寻芳”10条乡村旅游线路,做热乡村游、研学游,2022年接待游客904.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4亿元。

  “乡土”牵住“乡愁”,“特色”抓住“牵挂”。既有不亚于城市的旅游质量,也有藏于大地的乡土情怀,平凉在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上,实现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平凉乡村旅游由量向质提升转变,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诗与远方”。



网站主办: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    
咨询电话:0933-8510202    救援电话:0933-8510003    投诉电话:0933-8510201    联系邮箱:ktslyw@163.com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0500212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123号